編者按:8月31日,《中國教育報》刊發江西省南昌大學附屬小學二分校校長余衛文章《勞動是實現夢想的基本路徑》,現全文轉發:
勞動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。2013年5月29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全國各族少年兒童代表共慶“六一”國際兒童節時指出,生活靠勞動創造,人生也靠勞動創造。你們從小就要樹立勞動光榮的觀念,自己的事自己做,他人的事幫著做,公益的事爭著做,通過勞動播種希望、收獲果實,也通過勞動磨煉意志、鍛煉自己。
在今天的開學典禮上,我就和同學們說說“勞動”這個話題。對我們小學生來說,勞動無時不在、無處不在。從早晨起床自己穿衣服、整理書包和學習用品,到打掃班級和走廊衛生、組織策劃班級和學校的活動,再到參加校外的志愿服務、社會實踐、環保公益勞動等等,都屬于勞動。
今年4月,教育部發布了《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(2022年版)》,首次將勞動納入16門國家課程之一,同時把勞動課程及其所占課時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。為了落實好新課程標準,我們學校結合10個任務群,系統研發了18門具體的勞動課程。
勞動課程研發結合了我們家鄉的自然、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勞動教育資源,有益于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。比如結合學校周邊的自然資源,研發了“果蔬采摘”“悠悠茶話”“開心菜園”3門田園勞作類課程;結合南昌市紅色文化教育資源,研發了“紅領巾義務講解員”這門服務性勞動課程;結合江西省的優秀傳統藝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產,研發了剪紙、陶藝、版畫3門藝術創作類勞動課程。
勞動課程研發遵循了循序漸進原則,由易到難、由淺到深、由簡單到復雜,層層遞進。比如在生活勞動課程中,低段是“自己的事自己做”,主要內容是要求同學們自己穿衣服、疊被子、整理個人生活和學習用品;中段是“家務小幫手”,要求同學們主動洗衣服、購買家庭日用品、積極參與家庭清潔衛生;高段是“家庭小工匠”,要求同學們學會做飯和炒菜,最好能夠炒1—2個拿手好菜,同時還要學會使用和簡單維修日常的家用電器。再比如科技制作勞動課程中,低段的“航模制作”相對容易,中段的“無人機編程”有一些難度,而高段的“小小發明家”,則需要同學們用學到的知識和掌握的技能,去解決日常生活與學習中遇到的一些實實在在的小問題,這可具有一定的挑戰性。
新學期已經開始,豐富多彩的勞動課程正在向同學們招手。希望同學們通過學習,對勞動有新的認識,有新的興趣,有新的參與熱情,體驗到努力后成功的喜悅,收獲到奉獻后助人的快樂。希望同學們在做中學、學中做,手腦并用,不斷提升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和建構知識的能力。
懶惰的人,終將一事無成;勤勞的人,才能走向成功。不論同學們長大后是想做醫生、科學家,還是工程師、教師,勞動都是我們實現夢想的基本途徑。
拒絕懶惰,勤于動手、樂于動腳、善于動腦,讓勞動成為一種習慣。希望同學們在自覺勞動中,培養勞動觀念,提升勞動能力,鑄就勞動品質,涵養勞動精神,爭做愛學習、會勞動、能創造的好少年。
勞動最美麗,熱愛勞動的你們一定會更美麗!
原文鏈接:http://paper.jyb.cn/zgjyb/html/2022-08/31/content_613296.htm?div=-1
編 輯:劉安雅
責任編輯:曾 慧